1991年 第17卷 第1期
1991, 17(1): 2-9.
摘要:
本文利用H∞设计理论提出了一种多变量系统敏感性及鲁棒性综合最优的解耦设计方 法,证明了单变量系统所能达到的最优敏感性及鲁棒性指标值仅由被控对象右半平面的零极 点决定,而与左半平面的零极点无关.另外,本文对谱分解及模型匹配问题的求解算法作了改 进,给出了一个算例.
本文利用H∞设计理论提出了一种多变量系统敏感性及鲁棒性综合最优的解耦设计方 法,证明了单变量系统所能达到的最优敏感性及鲁棒性指标值仅由被控对象右半平面的零极 点决定,而与左半平面的零极点无关.另外,本文对谱分解及模型匹配问题的求解算法作了改 进,给出了一个算例.
1991, 17(1): 10-16.
摘要:
本文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将闭环极点设置于预期稳定区域的稳定控制器的 H∞优化设计方法,即实参数优化求解控制器的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闭环动态性能、抗 干扰、鲁棒性以及控制器本身的稳定性.实例表明,与现有的H∞设计方法相比,用本文方法 设计的控制系统在不显著增大抗干扰和鲁棒性指标情况下,具有闭环动态性能良好及控制器 稳定等优点,因此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将闭环极点设置于预期稳定区域的稳定控制器的 H∞优化设计方法,即实参数优化求解控制器的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闭环动态性能、抗 干扰、鲁棒性以及控制器本身的稳定性.实例表明,与现有的H∞设计方法相比,用本文方法 设计的控制系统在不显著增大抗干扰和鲁棒性指标情况下,具有闭环动态性能良好及控制器 稳定等优点,因此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1991, 17(1): 17-23.
摘要:
本文利用Ekeland变分原理和Fattorini引理处理非线性广义系统最优控制问题,给出 该问题解适合最大值原理的证明.
本文利用Ekeland变分原理和Fattorini引理处理非线性广义系统最优控制问题,给出 该问题解适合最大值原理的证明.
1991, 17(1): 24-32.
摘要:
本文研究了相关噪声下线性离散SISO系统脉冲响应函数辨识的随机A-最优输入设计及 其统计特性.
本文研究了相关噪声下线性离散SISO系统脉冲响应函数辨识的随机A-最优输入设计及 其统计特性.
1991, 17(1): 33-39.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可以使机器人直接跟踪直角坐标轨线而无须进行坐标变换的控制方法.文 中将讨论这种方法的物理意义,证明Lyapunov全局稳定性,并给出在PUMA 560模型上进 行模拟实验的结果.
本文提出一种可以使机器人直接跟踪直角坐标轨线而无须进行坐标变换的控制方法.文 中将讨论这种方法的物理意义,证明Lyapunov全局稳定性,并给出在PUMA 560模型上进 行模拟实验的结果.
1991, 17(1): 40-46.
摘要:
本文对设计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反标架正规化方法[1]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缺点,提出了对 主导特征函数进行特征向量局部配正的设计方法.它保留了反标架正规化方法在鲁棒性方面 的优点,而使控制器矩阵为有理函数矩阵.
本文对设计多变量控制系统的反标架正规化方法[1]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缺点,提出了对 主导特征函数进行特征向量局部配正的设计方法.它保留了反标架正规化方法在鲁棒性方面 的优点,而使控制器矩阵为有理函数矩阵.
1991, 17(1): 47-55.
摘要: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块脉冲算子的离散逼近格式.应用这种逼近格式,可以获得时滞非 线性最优控制问题的块脉冲级数解.本文证明了这种块脉冲级数解将收敛于这类问题的精 确解,并具有一阶收敛速度.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块脉冲算子的离散逼近格式.应用这种逼近格式,可以获得时滞非 线性最优控制问题的块脉冲级数解.本文证明了这种块脉冲级数解将收敛于这类问题的精 确解,并具有一阶收敛速度.
1991, 17(1): 56-62.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隐Markov模型参数估计的新方法.该方法直接以模型作识别器时的识别 率最高(或误识率最低)作为估计准则.由该准则导出的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最大似然估计 器.文中给出了该算法的一种实现形式. 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模型识别率比用最大似然方法求出的模型识别率提高5%左右.
本文提出一种隐Markov模型参数估计的新方法.该方法直接以模型作识别器时的识别 率最高(或误识率最低)作为估计准则.由该准则导出的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最大似然估计 器.文中给出了该算法的一种实现形式. 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模型识别率比用最大似然方法求出的模型识别率提高5%左右.
1991, 17(1): 63-67.
摘要:
本文提供了一种比模糊推理更为自然的方式使用人们的经验知识,通过一组神经元不同 程度的兴奋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值,由此将抽象的经验规则转化成多层神经网络的输入一输 出样本.通过Back-Propagation学习算法使得网络记忆这些样本.控制器以"联想记忆"方 式使用这些经验.本文介绍了控制器的构造方法,给出了控制仿真结果,并讨论了这种控制器 的特点和发展前途.
本文提供了一种比模糊推理更为自然的方式使用人们的经验知识,通过一组神经元不同 程度的兴奋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值,由此将抽象的经验规则转化成多层神经网络的输入一输 出样本.通过Back-Propagation学习算法使得网络记忆这些样本.控制器以"联想记忆"方 式使用这些经验.本文介绍了控制器的构造方法,给出了控制仿真结果,并讨论了这种控制器 的特点和发展前途.
1991, 17(1): 68-76.
摘要:
本文用有限个时不变模型描述不确定多变量系统,给出了一种鲁棒控制器频域设计方 法,使得由控制器和任一模型构成的单位反馈系统都达到闭环的稳定性、渐近调节和跟踪、弱 相互耦合以及期望的瞬态特性.该方法应用于造纸机的多种纸张的定量和水份控制,获得了 令人满意的效果.
本文用有限个时不变模型描述不确定多变量系统,给出了一种鲁棒控制器频域设计方 法,使得由控制器和任一模型构成的单位反馈系统都达到闭环的稳定性、渐近调节和跟踪、弱 相互耦合以及期望的瞬态特性.该方法应用于造纸机的多种纸张的定量和水份控制,获得了 令人满意的效果.
1991, 17(1): 77-82.
摘要:
地图是由表示各种地物及其空间关系的大量曲线和符号组成,本文在Freeman码的基础 上,针对地图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种适于地图要素轮廓描述的"预测跟踪"技术,在识别过程 中,充分利用了地图的先验知识,通过学习来抽取地图各要素的分析特征.最后,本文给出以 二值化、大比例尺的地图为实验对象的实验结果.
地图是由表示各种地物及其空间关系的大量曲线和符号组成,本文在Freeman码的基础 上,针对地图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种适于地图要素轮廓描述的"预测跟踪"技术,在识别过程 中,充分利用了地图的先验知识,通过学习来抽取地图各要素的分析特征.最后,本文给出以 二值化、大比例尺的地图为实验对象的实验结果.
1991, 17(1): 83-86.
摘要:
本文应用Walsh级数把最优控制问题转化成了一般代数极值问题,算法简洁明了,适合 计算机求解,并解决了以前用Walsh级数分析时一直难以处理的末端条件问题[1],同时给出 了计算实例,结果令人满意.
本文应用Walsh级数把最优控制问题转化成了一般代数极值问题,算法简洁明了,适合 计算机求解,并解决了以前用Walsh级数分析时一直难以处理的末端条件问题[1],同时给出 了计算实例,结果令人满意.
1991, 17(1): 87-90.
摘要:
本文对广义分散控制系统具有脉冲固定模式的代数特征作了进一步研究,给出了系统存 在脉冲固定模式的若干新判据,并讨论了脉冲固定模式的个数.
本文对广义分散控制系统具有脉冲固定模式的代数特征作了进一步研究,给出了系统存 在脉冲固定模式的若干新判据,并讨论了脉冲固定模式的个数.
1991, 17(1): 91-94.
摘要:
本文将人工神经元网络的非线性性和信息的分布性用于非线性静态模型的辨识.对化 工生产中的缩聚反应过程的辨识结果表明,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来辨识非线性静态模型是可行 的,从而为系统辨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文将人工神经元网络的非线性性和信息的分布性用于非线性静态模型的辨识.对化 工生产中的缩聚反应过程的辨识结果表明,用人工神经元网络来辨识非线性静态模型是可行 的,从而为系统辨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1991, 17(1): 95-99.
摘要:
本文介绍了神经元网络用于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双向联想记忆法.该方法是根据神经元 网络的特点和功能以及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要求而提出.文中首先介绍了双向联想记忆的模 型和算法,然后给出一个简单的应用例子.
本文介绍了神经元网络用于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双向联想记忆法.该方法是根据神经元 网络的特点和功能以及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要求而提出.文中首先介绍了双向联想记忆的模 型和算法,然后给出一个简单的应用例子.
1991, 17(1): 100-104.
摘要:
非因果模型在纹理合成与压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非因果模型不能递归实现且建 模方法非常复杂,所以限制了它的实用化.本文针对这一课题提出一种可递归实现的非因果 模型,并将它应用于纹理合成及数据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模型可代替一般的非因果SAR 模型进行纹理图象合成.
非因果模型在纹理合成与压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非因果模型不能递归实现且建 模方法非常复杂,所以限制了它的实用化.本文针对这一课题提出一种可递归实现的非因果 模型,并将它应用于纹理合成及数据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模型可代替一般的非因果SAR 模型进行纹理图象合成.
1991, 17(1): 105-107.
摘要:
本文提出了状态完全可观冗余度的概念.以线性时不变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秩计 算理论,编制了计算机辅助计算状态完全可观冗余度的程序.在依靠数学模型实现的容错控 制系统中,只要选取可保证状态完全可观冗余度为1的量测信号,就能在任一测量传感器失效 的情况下,重组状态反馈控制律,以实现容错控制.
本文提出了状态完全可观冗余度的概念.以线性时不变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秩计 算理论,编制了计算机辅助计算状态完全可观冗余度的程序.在依靠数学模型实现的容错控 制系统中,只要选取可保证状态完全可观冗余度为1的量测信号,就能在任一测量传感器失效 的情况下,重组状态反馈控制律,以实现容错控制.